去年9月,印度科技部長普拉薩表示,蘋果已有 8 家代工廠從中國轉移到了印度。這只是產業轉移的縮影。
過去,幾乎所有的 iPhone、iPad 等蘋果產品都是在中國完成生產、組裝,之后出口到各個國家。未來,可能會有所不同。有供應鏈人士告訴極客公園,蘋果可能會繼續將更多工廠生產線撤離中國,只留下總體的 30%,專門供應中國市場。這樣的轉移,也發生在其他國外品牌身上。似乎中國作為「世界工廠」的位置真的在動搖。
一座工廠轉移的背后牽扯著更多利益。比如,2010 年,富士康落戶鄭州后,一年時間就招聘了 13 萬員工,幫助河南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。一年后,拉動加工貿易、機電產品等相關出口額分別增長了 50% 左右。到了 2019 年,鄭州富士康出口總額為 2199 億元,進口總額為 1138 億元,占鄭州進出口總額的 81%。因為,引進富士康往往還會吸引它的眾多供應商一齊入駐,相當于帶來了完整的工業生態。進而,繼續拉動就業,提高政府財政收入。
不止中國政府明白這一點,其他國家也明白。所以在中國跟美國關系緊張的情況下,國內的廠家早已預計到這種情況,品牌商和他們的代工廠們,摸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子:規劃兩條供應鏈體系,一條面向美國和其盟友國家,一條面向中國和其他國家,來應對全球化的新思路、新平衡。而像越南、印度等得到美國青睞的國家因此也在大力的放寬政策向全世界、全國招商引資、建廠。
說起Made in China,從“一手爛牌”起家,到現在擁有全部工業門類,高鐵、衛星、5G…“中國制造”一次次站穩科技前沿。雖然目前在先進技術上還有差距,但中國制造變中國智造,我們已經在路上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,上期問題:第一臺電腦是什么時候誕生的?
答案:1946年2月14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bai用數據的難題,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,開始研制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。
推薦一下:平尚科技主營貼片電容、貼片電阻、貼片電感、貼片二極管、貼片三極管、貼片電解電容、鉭電容、MOS管等電子元件,有二十多年行業經驗的生產、供應阻容廠家,歡迎電子產品制造加工廠及公司合作及咨詢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