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國外媒體報道,如果你近幾年一直都在關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,你知道研究學者在思考大腦的本質方面剛剛經歷了一個大的轉變。在這些轉變中,其中有一項就是,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人生期間,我們的大腦所發生的變化是很大的。不久之前,主流科學家認為,我們在出生后,大腦在嬰孩期以及童年早期會經受大的變化,但是之后大腦就開始定型,少有變化,成為我們終其一生的執行中樞。
但是科學卻不拘于教條和傳統,大腦不變論的教條也已經一闋不振。我們現在知道,大腦的某些區域一直處在變化當中,新的神經細胞的產生頻率讓人吃驚,而且思想本身可以影響大腦結構的變化,其影響程度之深,至在二十年前都少有研究學者認為這是可能的。大腦不變論已經讓位于新的觀念,即大腦可塑論和神經再生論,而這方面的研究還遠未結束。
筆者感興趣的一個理論不僅從舊的理論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知識,而且重創了青春易逝的狂熱主義。我們都傾向于認為思維能力連同身體能力在我們的青年時期達到。
新的研究結果以取自于大量人群樣本的數據為基礎,人群樣本接近于5萬人,其年齡橫跨青少年期,以至于古稀之年。研究結果顯示,心智能力的發展在這一年齡段參差不齊,一些能力較早達到,而另外一些能力則需要數十年才能發展到成熟。